上海市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启动!
来源: | 作者:北研院 | 发布时间 :2020-01-10 | 74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以“融合·智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为主题,于201912月在上海市青浦区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隆重召开。本届论坛见证了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启动。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负责人郁文贤先生在会上对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进行了具体介绍。


一、建设背景

卫星导航GPS 90年代初便开始在伊拉克战争中实际使用,大家都看到了卫星导航的作用。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未来卫星导航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如下几点:一是高精度卫星导航大众应用将催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巨大市场,并推动更多新的应用面世;第二是集成应用,高精度定位导航运用到车上以及各类平台,是未来的一个发展关键。有了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就有了新的产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场景的适应性要求都是硬性的。我们原来的定位导航研发测试和现在需要的场景智能性、适应性测试完全不一样,这是复杂场景高可信导航定位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任务


从卫星到网络,到高精度定位导航的融合,再到通过融合导航提供综合服务,我们总结了目前上海市在这些领域的需求。应该说,无论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缺乏相应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技术支持,所以我们把复杂场景高可用、高精度、高可信定位导航技术研发测试环境建设与技术创新服务作为平台工作重点。


建设任务强调导航的场景适应性理念,一定要在具体场景中才能体现具体作用,所以我们把建设理念核心中的核心定位在场景适应性,即推动复杂场景共性技术的研发,打造一个卓越的品牌。这个平台的核心是汇聚和培育企业,需要场景和数据的支撑,有了它们才能够服务企业,所以这也是我们平台的中心任务。



平台将提供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服务,围绕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在核心导航产品研发,包括芯片、终端网络、场景建模等领域提供研发支撑,实现共性技术先行研发以及成果转化。我们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公司能够在平台的支持下上市。


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个板块。第一是平台环境建设: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融合导航设施和空间数据智能分析服务能力建设,以解决卫星导航在城市中的能力提升问题;第二是解决融合导航的场景适应性问题;第三是提供大数据方面的服务。我们将在这样的平台基础上提供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希望为场景表征、分类和数据集合等提供一个依据,进而实现研发成果的转化。平台建设三个板块中的核心是数据,数据代表着财富,有这样三个系统,便具备了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


   卫星导航测试主要是针对真实场景虚拟测试,为导航产品解决实际场景中重复性测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场景3D建模仿真系统,搭建了多模信号采集系统。在融合导航测试领域,平台的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后面我们会与所有企业一起讨论,每一个平台建设,企业的具体需求是什么?我们会按照用户需求开展方案优化和服务定制,请各企业一起研究相关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会建成空间数据智能分析平台,该平台将来会具备导航数据管理服务功能、北斗+5G融合高精度综合数据应用验证服务功能,以及高精度基础地理数据服务等功能。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板块也会根据企业、学校提出的需求进行调整。



三、建设进展



我们的平台虽然今年正式启动,但实际上在科委以及各方的支持下,前期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工作。从2017年规划正式成立,到真正的立项批复,我们已经建成了高精度导航三级测试系统,初步形成了卫星导航研发测试能力。前年,我们就已经策划成立了长三角高可用高精度导航测试服务合作联盟,现在正在推进相关工作,希望不仅仅是上海的企业,长三角各地的企业也会加入进来。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工作包括:1.定性分析:生成水平定位精度误差曲线图与卫星轨迹图等;2.定量分析:定位采样数、定位成功数、定位成功率、均方根误差、排序法精度误差等。已经为20多家导航企业的25种产品提供了服务。前段时间,我们拿国外的产品进行了测试,要把一些技术引进来,就要测试它的效果怎样。我们发现高架下面的场景,尤其是高架旁边的地下通道,下去后会有水平漂移,有偏差。加拿大没有上下高架,被测产品不适应上海的场景,水土不服,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定位效果不好。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也同样要克服自己的水土不服,做到可以适应各种场景。希望我们的产品可以尽早在我们自己的场景里表现出最好的性能。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亚毫米级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测试场,完成了针对GNSS信号特征基于深度学习的场景分类算法和对外发布,以及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通用指标及测试方法”行业标准申请,并为LJ超级无人系统视觉测量项目、网易全球首个家居AR视觉SLAM、中科院类脑视觉研发等提供了典型场景数据采集与技术测试服务。在车载多波段立体视觉感知测试方面,我们发现定位导航场景化怎样测,在国内并没有标准,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前做,是具有竞争力的。


我们的功能型平台要求公益性和市场化,平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各位企业家服务好;第二个要求是市场化,我们也是股东,希望这个平台能很快做起来,将来孵化成一个上市公司。


平台的主要近期目标有四点:1.团队建设:集聚8-10位国家级专家和国际高端人才,形成全职40人的专职团队;2.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实现城市典型场景北斗高精度融合定位导航共性技术的突破;3.成果转化:培育一批有创新竞争力的新导航位置服务企业;4.测试服务:成为复杂场景高精度导航领域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研发测试平台。未来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为上海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做出支撑性贡献,希望我们可以用服务带动技术创新发展,这也是我们平台的愿景。能启动这个平台建设很不容易,感谢所有企业、领导的共同支持!




专 家 答 疑 


问题1:我们主要是做北斗芯片的,碰到很多应用场景方面的困惑,主要是芯片在海洋环境下的应用。公共测试平台建议增加海洋测试场景建设以及环境考验。我们碰到很多测试困扰,包括北斗多种传感器的融合,经常在验证中感觉缺乏手段。海洋环境是动态的,希望下一步能有一个环境来进行模拟和分析。


郁文贤:欢迎我们合作建设。将来企业会有很多需求,我们可以一起建设平台。比如说您的平台出资2/3,我们出资1/3,之后我们会与各个企业谈合作,平台建设尽量覆盖更多企业,希望企业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投入。

    

问题2:未来平台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是怎样的交付方式?是共同研发还是调用API,或者是一个功能?因为我们从事人工智能行业,希望与北斗结合。

    

郁文贤:实际上功能型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会使用不同的接口,有数据服务方式,有实景测试方式,有虚拟测试方式,也有可能是API接口。我们将来针对每一个实验室、每一个平台、不同的对象,会讨论不同的服务方式。比如说机器人这个领域,我们发现很多机器人在楼宇和楼宇之间的定位导航非常不连续,但是这些企业感觉自己做场景非常麻烦,我们现在考虑用一台车把信号源、开发和所有的设备都准备好,与机器人公司一起交流合作。但我们不能在家里做测试服务,希望可以上门提供信号、平台和开发接口,提供现场的测量验证,这样机器人公司可以快速形成产品。

    

问题3:我们主要从事卫星、无人机、遥感、航空影像的获取和影像三维建模等。功能型平台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测试和服务能力是全部依托于平台自身的力量还是依托企业?比如说测试一个三维场景时,我们可能需要场景承建,做遥感服务的企业是否可以参与?应该如何参与?


郁文贤:我们的平台肯定是共建的、开放的,而且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进来一起做。如果说建设的环境能够让你的企业产值更大,这个平台的价值就更大。我们希望企业真正的好东西可以共享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我理解的平台不是关着门的,而是开放的,是一起共同做的平台。

    

问题4:关于产业应用,在湿地应用领域,目前平台能提供怎样的服务?是不是服务国家整体海洋战略?

    

郁文贤:您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这次PPT介绍中选取了一个湿地的场景,我们会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上海可能有300家机器人做无人系统,我们会把共性的梳理出来,最后选择关键共性需求来做。

    

问题5:我们是做北斗技术应用的,主要是轨道交通和铁路,但是我们不太了解,怎样与一些厂家和企业在平台层次上,包括研究院联动起来,因为我们其实是需求方。另外,现在比较多集中在无人机、无人船,交通领域也有小型设备无人化的趋势,我们的检测设备需要比较精准的定位,但是据我们所知,铁路领域北斗高精度服务对民用是不开放的,请问是不是这样?

    

郁文贤:我们是开放的。其实我们非常关注您提出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平台对市场的了解还不够,因为平台很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导航领域的资源整合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平台除了测试系统技术研发,还可以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带动,使企业通过解决方案输出到用户,实现与用户之间的有效关联和互动。